《教学创新报告》最新模版和打动评委的关键

资讯5个月前发布 职伙伴
126 0 0
广告也精彩

这几年,看了不少老师参加教创赛的《教学创新报告》,发现一些老师虽花费了大量时间,越写越深入、系统,图表也越来越复杂、漂亮,但似乎难以打动评委,不但不能加分,有可能扣分。

结合自己实际参赛、做各个赛道的评委和一对一指导“四新”、基础课程、课程思政、产教融合等赛道参赛老师的实际体会,尝试重点分享教学创新报告有效撰写的底层逻辑和核心内容框架。

《教学创新报告》模版

注意:《教学创新报告》模版中只要求摘要、正文内容,从评委视角,最好增加标题和目录为宜。

《教学创新报告》最新模版和打动评委的关键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

教学创新报告有效撰写的底层逻辑

1.报告大标题与评分标准内涵基本一致。比如评分标准中的第一条“有明确的问题导向”,你在写报告时第一大标题最好与其对应,可适当变通为“基于学情分析的痛点(真问题)”。注意:不是机械对应,要以方便评委打分为原则,还要建立自己清晰的逻辑。我在评审材料时,发现不少参赛老师的创新报告大标题缺项(与评分标准对照),没法打分,结果可想而知。

2.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最好是这一段的中心思想,其他几句话是支撑这一中心思想的论据。

3.每一段的几个论据之间必须有逻辑关系。不管是递进还是转折,不管是并列还是对比,必须有一个清晰的逻辑关系。

4.上一段和下一段的第一句话之间,必须有逻辑关系。不管是递进还是转折,不管是并列还是对比。

5.精彩结束语。结束语是画龙点睛,而非画蛇添足。许多老师在汇报的最后做创新设计的回顾和总结,内容很全面系统,但从专家心理角度,纯属多余。

简言之,建立撰写框架,搞清楚文字组合的内部逻辑,环环相扣,这样撰写教学创新报告才有效,才更容易打动评委。

打动评委的关键:跨越教与学之间的鸿沟

不少教师在参赛或日常教学过程中面临教与学之间的鸿沟,即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能力的差异,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。

其实,教与学似乎总是位于两座山峰之间,而教师则处于大山的缝隙之中,需要不断地攀登补齐这座缺口。

为了打动评委,需要教师跨越这个鸿沟,在教学创新报告中将学情分析、痛点提炼和创新举措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,才能制定有效的创新解决方案。

学情分析、痛点提炼和教学创新举措就像登山攀岩过程中的步骤,彼此相互关联。

首先需要对山体进行分析,了解山体的地貌、气候和地形等因素,选择最合适的攀登路线。这就像教师进行学情分析,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,制定最适合的教学方案。

接着,登山者需要了解山体的难度和风险,找到攀登的痛点和难点,制定正确的攀岩策略和方法。这就像教师提炼学生的学习痛点,寻找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,制定合理的教学创新举措。

最后,登山者需要通过熟练的技巧和策略,冲破攀登的难点和痛点,最终攀上山顶。这就像教师通过创新教学举措,跨越教与学的鸿沟,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。

教学创新报告内容框架

学情分析

学情分析方法:学情分析是教师跨越教与学鸿沟的第一步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,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创新举措。学情分析可以采用问卷调查、小组讨论、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,进行全方位的分析。

具体例子:在一门课程中,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,了解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一。而且,一些学生表示对于学科中的复杂术语理解困难,并且缺乏实践环节。这些结果表明,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之间的鸿沟存在。

痛点(真问题)提炼

痛点提炼方法: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,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痛点提炼。这里的痛点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。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问题,并识别出具体存在的问题和难点。

具体例子:在刚才提到的课程中,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,发现学生在课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是,对于学科中的复杂术语理解困难,缺乏实践环节,课程过于理论化,缺乏与实际情况结合的案例分析,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痛点提炼。

教学创新举措

在根据学情分析的结果和痛点提炼的问题,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创新举措来解决痛点问题。教学创新举措需要具有实施性和针对性,包括理念引领、目标重塑、内容重构、方法匹配、思政融入、评价创新等方面。

具体例子:

1.理念引领:体现学生为中心,促进自主学习、深度学习。

教师需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,如重实践、情景式等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参与。

具体操作方法:重实践,强调学生通过实践与体验来掌握知识和技能,例如,在一个化学课堂上,老师会引导学生亲自做实验,以探究物质各种变化规律,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和理论。情景式,透过创造真实的情境,让学生更深刻接触到学习主题。例如,在大学语文课堂上,老师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情景演练、模拟文学作品场景的角色扮演,以激发学生的阅读、写作和表达能力。

2.目标重塑:重新建立教学目标,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程。

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和建立教学目标,以便让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课程内容。教师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学科的整体认识,针对过于理论化的问题,加大对于实际案例的教学内容。

具体操作方法:从教学的本质出发,针对课程中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具体化、更加系统化的探究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真实的企业、实践专业知识。

3.内容重构:加强实践,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。

《教学创新报告》最新模版和打动评委的关键

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践内容,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。这样,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,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。

具体操作方法:在课程中,可以实际案例为主线,注重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,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中的专业知识。

4.方法匹配: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,提高学习效果。

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,包括小组讨论、教学案例、演示等多种方法,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。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,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,进行精细化教学。

具体操作方法:在课程中,教师引入不同的媒介手段,课堂思维导图、电竞游戏设计、大数据模型等手段强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。

5.环境创设:线上线下混合,课前课中课后结合,重组教学实施过程。

教学环境的创设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,结合线上线下混合、课前课中课后结合等方法,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。

体操作方法:一个典型的做法是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环境结合起来,以促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反馈。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、在线课堂和虚拟实验室等在线资源来增强学习体验。线上视频教学、在线讨论和交流、多媒体演示以及互动评估等方法可以在线上教学环境中用到。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、测验、小组活动等实践性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掌握知识点。同时,在课前、课中、课后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,以使学生能够逐步了解所学知识,形成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。

6.思政融入:注重思政教育,提升学生综合素质。

《教学创新报告》最新模版和打动评委的关键
教师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当中,提高学生综合素质。教师可以通过前沿科技、实际案例、行业背景等形式,让学生更加具有行业背景性和实际运用性。

具体操作方法:课堂工作坊,利用案例学习。企业课题讲评,专家课程反馈,课程末尾进行课堂教学反思。

7.评价创新: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,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。

教师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,可以采用多元过程化的方式,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。评价内容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,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。

《教学创新报告》最新模版和打动评委的关键
具体操作方法:需建立评价细则,包括实践能力、学术科研能力、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。

教学创新成效及辐射

学生认同率高:比如,经过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,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呈上升趋势。我们开展了针对新课程的学生评教,结果显示,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先前教学方法的应用,特别是在课程内容的趣味性、实用性、知识掌握程度和教师互动等方面。新增的小组讨论、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块也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。

专家认可度高:比如,本教学创新项目还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奖励。此次参加的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中,我们的课程创新项目被评为“优秀奖”,受到了专家和评委的认可和赞扬。此外,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校内外教育专家的好评。

产学研融合好:比如,本次教学创新项目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,在此基础上,积极推进产学研教育融合。首先,我们邀请相关企业代表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和交流,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。同时,我们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研究和课题,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。这些努力取得了多方面的反哺,学生参加科技竞赛、创业比赛获得优异成绩,企业对我们的合作提出了好评,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。

教学模式辐射性强:比如,总结深度学习模式与浅层学习模式的优缺点,结合教学实践,建立并推广基于案例分析和信息化技术的深度学习模式。推行该模式后,学生在课堂上重视了沉淀性知识,且具备了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况的能力。随着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推广与应用,目前已扩大到全校和校外。许多老师和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,也在努力探索和实践教学创新模式。

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,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,谢谢!

© 版权声明
广告也精彩

相关文章

广告也精彩